张家港港务集团港埠分公司门机司机黄强的身上有很多标签,“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可是在他心中,自己始终是一名普通的门机司机。
工作20多年来,黄强践行“一生一事、一事一生”的工匠精神,甘做一颗助力港口高质量发展的“螺丝钉”,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从学徒到专家,累计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
走进张家港港务集团码头,一排红色“钢铁巨兽”映入眼帘,50米高的“身躯”,近30米长的“臂膀”,能轻松拎起几十吨重的货物。“开门机就像玩‘抓娃娃机’,讲究的是快、稳、准。”黄强指着远处起吊门机开玩笑说。
2000年,黄强从上海港湾学校毕业,成为一名门机司机。第一次爬上门机驾驶室时,他便暗下决心:要当最好的门机司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21岁的黄强被任命为张家港港务集团当时最年轻的班组长。面对作业中的各类难题,黄强总会认真思考,攻克技术难关。2012年,以黄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立,成为公司技术攻关的“智囊团”。截至目前,“黄强工作室”累计开展工艺革新和技术创新53项,为企业创效近千万元。
“独门心法”培育蓝领精英
“往左!再来一点!好,停停停!现在慢慢往下放。”在“黄强工作室”的门机操作模拟器前,黄强正指导学员模拟操作木材吊装。
这台模拟器由黄强和同事自主研发,它通过实境模拟、数字验算,可以对学员更加安全、高效地开展技术培训。这些年来,黄强秉持“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新人成长。
他收集来港货种资料和作业特点,结合自己的操作经验,自创“黄强门机操作法”。如今,这本“武功秘籍”里的一个个“独门心法”,成为每一位门机司机上岗前的“必修课”。
在“黄强门机操作法”的基础上,黄强还牵头成立教练团队,开展导师带徒,建立青年员工成长轨迹卡,针对性教学,大大缩短门机司机的培养周期,为企业培养了大批蓝领精英。
2007年,黄强带领的班组被命名为“黄强组”,连续多次获评张家港港务集团“先进集体”,并于2019年获江苏省港口集团“卓越班组”和江苏省“工人先锋号”两项荣誉,今年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至今,该班组仍保持着部门乃至公司“操作技能最好、装卸质量最优、全年安全零事故”的成绩。
攻关技术难题,助力“中国制造”远航
面对港口设备、工艺和技术的日新月异,黄强深知要跟上时代的浪潮,仅靠提高操作技能远远不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开始将部分注意力转向技术难关的攻克、装卸工艺的优化上来。
在攻坚克难的道路上,黄强一次次挑起大梁,奋力突破装卸工艺瓶颈,助力“中国制造”向全球远航。
2017年,张家港港务集团承接“一带一路”重点工程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项目的重要基础物资——水泥制品的装船任务。由于水泥预制梁体积较大,纯水泥浇筑而成的边缘稍一碰擦,便会造成工残。
为了破题,黄强每天蹲守在作业现场,观察每一个起吊的运动轨迹,动态记录每一次作业的详细参数,成功找到了破题之道,成功攻克了预制梁易碰擦难题。
此外,他针对出口印尼的高档马口铁总结出“连点操作法”,做到“像做豆腐一样做马口铁”,赢得外国专家的高度赞赏;针对出口越南平均单件重量超40吨的化工设备,创新形成“慢档同步吊装法”“跟随稍带刹车旋转法”,做到“像堆积木一样做大型设备”,完美完成装卸任务。
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是现代化港口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黄强与团队的创新焦点。“我们正在调试一个件杂货门机的远程操控设备。”黄强透露,有了这台设备,就相当于把门机驾驶室搬到室内来,司机可以通过屏幕,操作手柄来控制门机,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作为港口一线的产业工人,科技兴港是我们最大的期盼。”黄强表示将带领团队成员继续优化、完善件杂货门机远程控制研发和清仓机械远程操作技术研究,推进钢材舱内作业机械化,研制散货自动化取样装置,为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明苏州编辑整理
内容来自:苏州日报、引力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