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文明网搜索

        外勤365下载安装版本_365bet体育平台_365bet新地址

        发布时间:2021-07-09    来源:苏州日报
        选择文字大小  

          非遗传承人展示苏作工艺,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7月8日上午,走进苏作,“感悟江南”文化展演活动亮相第十一届江苏书展中心舞台。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苏作工艺,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让读者感受最江南的“苏式”生活。

          放下定式,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苏绣

          活动现场,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苏绣作品《骷髅幻戏图》系列。

          《骷髅幻戏图》原画系南宋李嵩所作,苏绣《骷髅幻戏图》曾入展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开了当代苏绣进入世界顶级艺术展览的先河。姚惠芬将刺绣的语言发挥到极致,完全改变原来的传统结构,以50多种传统针法绣出不和谐与扭曲的画面图案,用“对立”“扭曲”“矛盾”来表现这幅中国绘画史上的诡异小品。

          苏绣的传统风格是精细雅洁,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创作令姚惠芬大为痛苦,甚至在创作初期出现了“绣不下去了”的念头。不过,随着不断尝试,她重新定义了刺绣的语言,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去运针刺绣,在“当下的平常间”打破、深入与重构。她表示,将成型的规范和定式统统放下,用自己的语言去诠释,是苏绣这门技艺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拓展,也是对传统真正的创新。

          原料上的瑕疵对创作是绝佳的提示

          活动现场,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小琴展示了她的作品《清奇古怪民族魂》,引得众多观众惊叹。

          陆小琴从小就经常去看司徒庙中的4株古柏——“清奇古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有感而发,运用立体雕刻手法,创作了核雕《清奇古怪民族魂》,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不屈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州澄泥石刻代表性传承人蔡春生则展示了铭文砚、《荷塘秋色》砚和石雕《芳华》。在蔡春生看来,每一块石头都是有诗意的,都是有画面的,需要艺术家去认真发掘。而砚台是一种包容的创作载体,可以承载书法、绘画、篆刻、文学等多种艺术样式,并由此打造更有文人趣味、更具内涵的砚台作品。

          《荷塘秋色》砚是蔡春生用捡到的一块石头制成的。它全身都是瑕疵和斑点,却让蔡春生联想到了晚秋的气息,并利用天然的锈色在荷叶和池水间呈现出自然的、秋天的况味。“我觉得我们不能辜负任何一块石头,不要辜负了石头先天所具备的某一方面的美。它们的那些特征,对我们的创作来说是一种绝佳的提示。”蔡春生说。

          手作造物承载地方人文和自然风貌

          活动现场,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袁牧展示了“苏式鸟笼”大师颜虎金制作的苏式方形鸟笼。

          鸟笼有“北派”“南派”之分。北派鸟笼为圆形,以天津为代表;南派鸟笼为方形,以苏州为代表。苏式鸟笼”因其“呈方形,又被称为“官印笼”。

          “农耕时代的手作造物方式,承载了一个地方的人文和自然风貌。”袁牧说。

          苏州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邢静告诉记者,苏工苏作积淀着苏州丰厚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也蕴含着苏州走向未来的精神基因。举办本次文化展演活动,除了要保护和传承苏工苏作之外,更要助力打响“苏州制造”和“江南文化”品牌,奋力开拓“新蓝海”。(苏报记者 姜锋 实习生 顾星月)

        责任编辑:姚丽蒙
        打印】  【关闭】  【收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