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垃圾分类开展以来,越来越多居民自主自觉、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逐渐改善着小区的生活环境。然而,仍有一些人贪图方便,将生活垃圾带到小区外的公共垃圾桶中投放,不仅增加了周边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也对城市容貌造成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象,自上月起,苏州工业园区湖东社工委国际水岸社区党支部开展走访调查,确认小区主要出入口周边此类现象较为严重,随即“对症下药”,联合园区市政服务集团制定了“撤桶并点”的解决思路,并与湖东综合执法大队、小区物业公司开展针对性整治,收到了良好效果。
在与园区市政服务集团商议后,国际水岸社区党支部将小区主要出入口的垃圾桶撤离到100米以外,并将津梁街道板砖原来的5个垃圾桶并为3个垃圾投放点,保留原公交站台旁的4个垃圾桶,既满足了行人日常垃圾投放的需求,又可有效减少周边居民就近乱扔行为。
同时,在居民“随手丢”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党支部安排社区“志愿先锋队”前往点位执勤劝导阻止。还在津梁街4处垃圾桶旁增设写着“小区生活垃圾建议投至‘三定一督’生活垃圾投放点”的温馨提示牌,全天候提醒居民将生活垃圾投至小区内的垃圾分类投放点。
“想要治理出成效,不仅需要对外采取管理措施,对内也需增强监督力量。”国际水岸社区党支部书记宋爱清表示。
社区党支部一方面联合小区物业、业委会,要求社区物业门岗工作人员擦亮眼睛,劝阻居民将生活垃圾带出小区投放;另一方面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宣传栏等线上线下多个平台渠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此外,社区党支部还建立专题联系机制,组织各相关单位针对治理情况及时开展“回头看”,分析问题原因、提炼有效做法、形成固定机制。目前,社区党支部牵头组建了专项工作小组、微信工作群,在制度上实行整治日通报机制,高效推进了整治工作。
面对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居民,国际水岸社区党支部联合湖东综合执法大队现场进行“小微执法”,直接摄像取证,联系当事人后当面进行处理。以真正转变居民态度为最终目的,先警示教育,再落实处罚。同时,执法人员倡导被处罚人加入“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让“小微违法者”在换位思考中切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执法结果心服口服。
据统计,自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津梁街自由水岸小区道板砖上的公共垃圾桶每日清运垃圾数量明显下降,由原来的每日300余斤下降到现在不足100斤,公共垃圾桶旁不再有成堆乱放的生活垃圾,公共道路环境得到了显着改善。(驻园区记者 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