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里河新村的重残低保人员徐妹妹近期因为楼上卫生间渗水的问题,向秦兴海求助,事情很快得到解决。“只要秦师傅出马,没有搞不定的事情。”3月3日,她情不自禁这样感叹。多年来,这样的评价也经常出现在姑苏区双塔街道觅渡社区纠纷调解的现场。作为社区优秀调解员,今年82岁的秦兴海沟通有技巧、办事很公正,总能给双方很多实质性的建议和帮助,深受大家信任。
其实,秦兴海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还有很多。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位八旬老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助人的初心?当记者翻开他那本58年前的《学习雷锋日记》时,从一页又一页已微微泛黄的日记中找到了答案。
他和雷锋是“三同”
用实际行动践行诺言
1963年2月17日这个日子,秦兴海永生难忘。这一天,他参加了在沈阳军区军人俱乐部举行的“雷锋班”授旗仪式。在现场听完关于雷锋同志的模范事迹报告后,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晚,他写下了名为《雷锋同志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的日记。“我一定要克服缺点,像雷锋一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他日记里的一句话。自此以后,他用半个多世纪的行动,践行着这句诺言。
“我出生于1940年,和雷锋同岁,同一年入伍,同在原沈阳军区服役。”每当说起自己半个多世纪学雷锋、做好事的经历,秦兴海总是这样说。“我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小时候的记忆,全是饥荒、动乱。”他回忆说,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过上了好日子。1963年,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我一下子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榜样。”他当时就立志,要做雷锋那样的人。当年,他在回苏探亲的火车上,看到对座一名瘦弱的老者正用祈求的眼神望着他。“他肯定是饿了。”秦兴海这样想。他当即把上车前买的4个热包子全递给了他。“那一上午,我虽然肚子饿得慌,但心里挺开心。那是我第一次觉得帮助别人是件很快乐的事。”秦兴海说。
长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
家中电话成为“居民热线”
从那以后,做好事就成了秦兴海的必修课。战友老家遭了灾,他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了半年的生活补贴全凑给战友一起寄回家。外出执行任务路上遇到困难群众,他主动帮忙。他还专门给自己定下写《学习雷锋日记》的规矩,随时记录学习、实践心得。“雷锋同志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忠于党、忠于祖国,有着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秦兴海在1963年3月5日写下的《学习雷锋日记》。“这么多年来,我写了六七十本《学习雷锋日记》,仅在部队的20多年里,就写了30多本。最近几年,我相继处理了大部分日记,但最初写下的5本还保存着,没舍得丢。”秦兴海说。
1982年,从军22年的秦兴海转业。当时,上级部门提供了多个岗位供他选择,但他没有动心,而是选择回到当兵前的单位苏州东吴丝织厂。从车间主任到副厂长,他始终坚持关心和爱护职工,多次帮助厂里的困难职工解决大大小小的问题,深受大家爱戴。2000年,秦兴海光荣退休。闲不住的他又主动加入觅渡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先后担任楼道长、居民小组长等,每天奔忙在社区楼栋里、居民间。当时,他没有手机,就将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张贴在楼道里,让大家一有困难就能及时找到他。他家的电话号码很快成为“居民热线”,大到邻里纠纷,小到漏电跳闸,居民们都会前来求助。
担当兵蜂服务岗领头人
生命不息为民服务不止
2012年4月,在觅渡社区牵头下,由退休党员、居民志愿者组建的“小蜜蜂”志愿服务社全新亮相。秦兴海主动请缨,成为“小蜜蜂”志愿服务社“兵蜂服务岗”的领头人。这么多年来,这支佩戴红袖章的志愿服务队伍,每天早上8时30分都会准时“上岗”。他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巡逻护巷,维护小区环境,排解居民难题。如今,这支由当年5人组成的小队伍,已发展壮大为120人的大家庭。统计显示,秦兴海和他带领的“兵蜂服务岗”的队员们调解纠纷211次,义务巡逻17000余人次,各类服务总时长超30000小时。
2020年9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展开,他主动请缨,负责2幢楼的普查工作。从摸底调查到正式入户,8个单元近百户居民,他白天和晚上都在跑,足足跑了大半个月,才把居民家情况摸清摸透。社区在人口普查工作开展前,考虑到他年纪大了,曾婉拒他的报名。但他坚持说:“大家放心吧,我身体没问题。这2幢楼的居民情况我熟悉,况且我是第三次参加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了,经验丰富,保证完成任务。”社区工作人员事后才知道,秦兴海的女儿那段时间患上重病,他每天跑2趟医院,给女儿送饭。
“我虽然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党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退。我要永远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秦兴海说,他会继续坚守助人为乐的宗旨,生命不息,为人民服务不止。(记者 管有明 通讯员 宗雅靓)